高手VR-VR虚拟现实用户资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VR资讯 / VR杂谈 / 正文内容

VR作为“终极移情机器”,将如何改变人类的行为?

全文导读

在VR里,你可以成为谁?是即将临产的孕妇或是临终的绝症病人,甚至可以是其他版本的“你”,年老的、年幼的、变换性别的。而这会不会影响你和他人的联系,和自己的联系?

VR里,你可以成为谁?是即将临产的孕妇或是临终的绝症病人,甚至可以是其他版本的“你”,年老的、年幼的、变换性别的。而这会不会影响你和他人的联系,和自己的联系?

“VR是终极移情机器”,这话你应该已经从像Chris Milk和Dr. Caroline Falconer这样乐于发声的从业者口中听过很多次。而这也确实是虚拟现实所带来的最有趣也最具争议的传说:VR能够改变人的行为。若是成真,VR必然会在培训、教育、营销甚至政治领域蔓延开来。

总说“科技改变生活”,说到底其实是改变了人,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管局面是积极或消极,往往都很难扭转了。这次我们选择主动出击,通过现有的关于VR和人类行为的学术研究,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提前遇见老去的自己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衰老吗?

“当我们试着想象未来的自己时,这感觉就像重新认识一个陌生人。”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实验室、UCLA的Hal Hershfield教授和微软研究中心的认知心理学家Daniel Goldstein就试图联合起来回答这个问题:VR是否可以把人们和未来的自己连接起来,解决情感上的脱节问题?

为此,研究团队通过照片选取了一组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且创建了他们现在的和65岁的虚拟形象。之后,实验对象穿上动作捕捉套装就可以在VR中与现在的自己或是老年的自己“面对面”。

实验的另一个设置体现在“如何花钱”这件事上。每位实验对象可以获得1000美金报酬,但在完成VR环节的实验之后,他们需要接受一个简短的采访,采访问题就是“你将如何处理这笔酬劳,是给某个特别的人买礼物、计划一次有趣的聚会、存到银行账户里还是为了退休生活投资点什么?至于结果?看到自己老年形象的学生都愿意拿出双倍的钱投资到自己退休后的保障中。

从心理学层面来讲,这项实验展示了”体验自身“的这样经验是如何减弱人与自身的情感隔阂的,又如何同时提升了自我同理心。

VR可以帮我我们通过提升自我同情来对抗抑郁吗?

自我批判是抑郁症和很多其他心里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对抗自我批判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提升病人自我同情的程度。

在一次由巴塞罗那大学虚拟环境实验室发起的实验中,15名患者获得了一次“移形换影”体验。他们首先需要在一个虚拟形象中传递自己的建议,之后置身于另一个虚拟形象中来接受来自于”自己“的建议。

在如此重复了三次之后,参与实验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自我批判程度得到了显著减轻。其中四位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得到了显著改善。也就是说,一种具象化的视角可以使人从考虑自身问题的惯有做法中分离出来,并且由此真正影响到自我同情的程度。

VR可以无意识的刺激利他行为吗?

关于暴力游戏和现实中的暴力行为的对比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我们反过来看,游戏是不是也可以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善解人意呢?这也正是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实验室发起“超人实验”所试图解答的。

在这个实验所包括的VR体验中,体验者需要把胰岛素送到被困于城市中某个角落的糖尿病患儿手中。其中一半的参与者将乘坐直升机飞跃城市上空,而另一半则需要通过肢体运动来控制飞行,比如说像超人那样。这个游戏要求参与者必须在两分钟之内找到孩子然后把药送到,这样他才可以得救。

在VR体验之后的谈话环节,研究者还会假装不小心把装有15支笔的杯子碰倒,然后等待五秒钟之后开始捡起这些笔,一秒钟捡一支。

实验结果非常有趣,游戏中的“超人”们会更快伸出援手并且在三秒钟之内捡起所有的笔,而直升机乘客组则用了六秒钟,超人组也比直升机组多捡了百分之十五。另外,超人组中的每个人都有帮忙,而直升机组中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没有帮忙。

现在我有点控制不住的好奇如果是“海绵宝宝实验”,会是怎样的结果...

严格来说,这些实验虽不能产生确凿的结论,但过程和结果都可以印证VR确实可以改变人类的行为。大胆设想的话,这也或许是构建和谐平等的人类社会一个手段。但人性的双面性和科技的利弊从来这不是这么容易控制的,就像,之所以我们觉得《黑镜》越来越不好看了,其中一个原因难道不是我们距离未来、或者说是所谓的黑科技越来越近了吗?

分享一下
  • 我们关注VR行业更新动态,有新产品或者项目希望我们报道,请猛戳这里→ 寻求报道
    « 返回高手VR首页
    VR 手机游戏 VR设备 VR游戏 H5小游戏 VR美女视频

    前一篇:VR是满足客户性需求的“最佳方式”

    后一篇:VR营销案例:韩国旅游局做了一个VR虚拟体验区吸引人们互动